欢迎您进入中心

纪念赵环副教授逝世三周年专题 |连“环”记
时间:2020-05-17 13:00 来源: 浏览量:75

三年前,现代公益组织研究与评估中心的创办人之一、原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工作系主任赵环老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赵老师把社会工作作为终身事业,为中心的运营和发展鞠躬尽瘁。在赵老师逝世三周年之际,为寄托我们的哀思,传承赵老师的精神,中心在公众号特别推送赵老师的“督导手记”及学术文集。


助人者的眼泪


赵环


记得很多年前,放映过一部催泪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那时候的电影大多是单位组织包场放映。电影院里哭声一片,颇为壮观。大有谁不哭,谁就不正常的趋势。于是,不想哭的人,也要硬挤出几滴眼泪从众一下。

学了几年心理学后,对生活中的现象总爱分析。我发现,有的人就是爱哭,看《蓝色生死恋》这样的催泪弹哭,看《康熙大帝》也哭,申奥失败了哭,成功了也哭。尤其发现,生活中有几个被我认为是情感比较冷漠的人,看电视的时候也经常掉眼泪。

不久,我成为了一个职业助人者。记得大约十年前的一次培训课上,老师问在咨询的过程中,咨询师可不可以哭呀?几乎一致回答,不可以。原因是,我们是专业人士,我们必须分清楚职业边界。咨询师情感的过多介入,那叫反移情。

你哭,很可能是因为你投射了自己的过往经历,特别是生命中的伤口。我一直很喜欢一本书《人人都有心理伤痕》。真的是这样,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伴随着痛苦和伤痕,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有些小痛,岁月能抹平;而有些,则可能成为跨越一生的心里柔弱的地方。每当经意或者不经意地触及,都会产生很大的情绪反应。

有时,我会放些煽情的催泪影片给学生看,还经常告诫那几个爱哭的学生,回去好好想想,为什么哭?是因为你想到什么?哭是不是你自己的投射?

此后的很长时间,我一-直认为,专业的助人者,应该是情感成熟的“深沉大叔"。我也经常用佛洛伊德的话“我并不是一个热心的助人者”,告诫自己工作中不要介入太多的个人情感。

“不能哭”似乎已经成了一条铁律,直到2004年的一次培训课上。那时,一位从事萨蒂亚模式( Satir Model )的大人物给我们上课。那是一个特别让我欣赏的中年女性,用我经常说的话,她特别有“社工相”。可是,课间分享时,她无意中说到,有时她会陪着案主哭。那时,我几乎被老师的话吓了一跳——我们可以在案主面前哭吗?

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有一天,我终于发现,哭不是问题,而“为什么哭"才是问题的关键。

比如,一些抑郁症的病人对任何事情都做负向的解读,加上极度的自责、自怜,所以几乎不管好事或坏事都会哭。为发生坏事哭,也为发生的好事太少而哭;为感动哭,也为没有感动而哭;为钱少哭,也为钱多哭,反正就是哭.....

助人者的工具就是自己本身。若不是仔细清理过自己,整合自己过往的伤痛,并获得新的意义解读,心中那些隐藏的成长经历中造成的伤痕或者习惯化的负向思考模式,都会不知不觉的投射给服务对象。就像几年前从事心理咨询师考评工作时,我看到的那一幕:当模特讲述完自己受到婆婆精神虐待的故事后,在场考生已是泣不成声。

所以,职业助人者首先要搞定的是自已。当自己的内心是清楚透彻的时候,我们就很少为了自怜或自责而哭泣。过往的悲伤、难过的事已经不再伤害我们,因为所有的伤痛事情对我们来说,已经有了积极的解读,获得了新的意义和成长。我们不再会因为自己的遭遇,而在工作中投射自己的悲情。

更多信息请关注
我们微信公众号

深圳市现代公益组织研究与评估中心 2015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QQ咨询 电话咨询
电话咨询

021-61065325

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