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进入中心

纪念赵环副教授逝世三周年专题 |连“环”记
时间:2020-05-15 12:53 来源: 浏览量:119

三年前,现代公益组织研究与评估中心的创办人之一、原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工作系主任赵环老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赵老师把社会工作作为终身事业,为中心的运营和发展鞠躬尽瘁。在赵老师逝世三周年之际,为寄托我们的哀思,传承赵老师的精神,中心在公众号特别推送赵老师的“督导手记”及学术文集。


小宇宙与大视野


赵环


记得2002年准备修读社会工作硕士的时候。面试我的梁祖彬教授问,你目前在大学里从事心理咨询工作,你觉得社会工作和你现在的工作有什么关系?记得我当时回答,它们都是专业的助人工作......

最近几年的督导工作中,我发现有这样一个现象:很多上进的社会工作者对于学习临床心理学和考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趋之若鹜。在我参加的每年两次的上海市心理咨询职业资格鉴定中,就发现就有相当部分的考生是一线社工。我私下也问过很多人,为什么对心理辅导这么感兴趣。了解下来原因基本上有三个,一是工作中感觉到确实需要应用到很多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技术,才能更好地帮到服务对象;二是机构的鼓励,很多机构会对持有心理咨询师的员工增加一些薪酬的鼓励;三是社会公众也对持证的心理咨询师有更多的尊重和专业期待。

我们知道,心理咨询师和社会工作者确实具有很多共性。比如同是职业的助人者,很多的价值观、理念、理论、模式、技巧都是相通的。那么,社工究竟有哪些心理咨询行业不具备的特质?

在社工培训课堂上,讲到辅导和治疗技巧时,我经常开个玩笑,模拟这两个专业之间的相互调侃:心理咨询说,你不够专业;社会工作说,你眼光太窄......我的朋友王瑞鸿副教授非常形象地指出,心理咨询磨练的是案主内在的“小宇宙”,而社会工作更多关注外部环境和社会系统的修缮和整合。“5.12"灾后的社工介入实践也证明了社会工作在重建社会关系方面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出现我们身边的心理咨询考证热,更多体现的是社工们对专业的热情和自我提升的良好愿望。我们有理由相信临床心理学的方法与技术,能够为我们的工作提供很好的工具。心理学在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提炼出了很丰富的技能可以为我们所用。在工作过程中,我们可以有选择地运用,比如用来帮助案主体察一些事实的真相,修正认知和行为模式,整合过往经验获得新的成长意义,寻找与激发内心改变的力量,培育其面对问题的勇气和能力等。

但是,我隐隐约约也似乎感觉到可能有这样一种气氛,同工间的交流中言必称“心理”,说几句就谈到“治疗”。有同工告诉我,似乎不学、不考心理咨询证,就感觉自己技不如人、不专业、不社工。

其实,临床心理技术虽然能给我们的专业还是以调解社会工作为例,对于久调不解的老案主可运用接纳、尊重、不批判的态度,站在案主的角度设身处地的去同理他、帮助其理性地表达诉求:同时,可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的原理,认真地帮助梳理他的需求体系,使其了解并分清自己的核心需求与表面需求、实体需求与情绪需求、合理需求与不合理需求的区别。

学会与矛盾的另一方进行有效地互动,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法和空椅法的技巧,使其有机会去体验对方的感受和想法,以达到有所领悟,最终获得问题真正圆满的解决。这样通过成功的专业化介入,社工向用人单位展示了社会工作的魅力和其本人的专业价值。

更多信息请关注
我们微信公众号

深圳市现代公益组织研究与评估中心 2015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QQ咨询 电话咨询
电话咨询

021-61065325

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