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进入中心
三年前,现代公益组织研究与评估中心的创办人之一、原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工作系主任赵环老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赵老师把社会工作作为终身事业,为中心的运营和发展鞠躬尽瘁。在赵老师逝世三周年之际,为寄托我们的哀思,传承赵老师的精神,中心在公众号特别推送赵老师的“督导手记”及学术文集。
社会工作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互构
赵环
尽管曾有不少学者呼吁将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嵌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以发挥社会工作对高校思政工作的补足功能。但是,他们在强调社会工作向高校原有学生工作体制进行嵌入时,更多地强调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强调社会工作向高校学生工作体制的强势嵌入,体现了一种专业霸权主义的倾向;二是强调社会工作的单向嵌入,忽视了高校学生工作体制的接纳、主动导入或双向互动;三是强调社会工作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二元分离,忽视了二者之间的融合互构。
东莞理工学院的“社会工作进校园促党建”项目事实上提供了一个极具意义的案例,映射出社会工作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间不仅在理论层面也可以在实践层面实现互构共生。
一是主体互构。在思想政治教育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与客体是该学科的中心范畴或逻辑基项,是整个学科的基础。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通常将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进行人为的分离:教育主体主要指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授者或教育者,教育客体则是指教育对象,即受教育者。这种倾向不利于主客体之间的有效互动与相互作用,教师单纯进行教育灌输,学生则被动接受教育,二者缺乏主体平等性与沟通对等性。相反,社会工作通常没有明显的主客体之别,实践中超越了强调社工本身为主、服务对象群体为客的观念,而是坚持主客体之间的互构与角色互补。社会工作者通常鼓励服务对象积极参与,成为平等的对话者和行动者;社会工作者坚持案主自决的理念,更加强调服务对象的主体性、自主性地位。可见,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工作都强调主客体在实践中的重要性,但是前者强调的是主客体二元对立,后者强调二者的融合。
二是理念互构。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属性在于服务高等教育的发展,后者长期以来形成的应试教育体制反过来约束了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创新。因而,在学生工作上坚持一种管理型、约束型的工作理念,如对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等方面的评价更多强调学生对于教学秩序的服从与遵守,对于党员先进性的坚守与践行,否则将受到严重处罚等。这些理念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和自主发展,只会培养出一批批受到各种规训和服从秩序的顺从者,并不是我们所期望的教育成果。社会工作与此不同的是,它坚持尊重与平等、助人自助、服务至上,以及个性化等理念,这些理念本质上坚持“以人为本”,强调参与平等,鼓励服务对象自决基础上的自主发展;强调服务,尊重个体差异基础上培养社会主义公民。一些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学生工作的实践经验也表明,坚持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主体性地位、激发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服务意识和能力,有助于形成社会工作者与学生之间的平等伙伴关系,进一步为培养现代化公民奠定基础。
三是功能互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功能在于: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等一系列活动,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继而指导他们的行动和行为习惯,以成为社会所期望的群体。可见,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对学生进行政治、道德和思想教化,注重培养学生思想和道德意识。但是,其在实践中忽视了大学生与社会之间的联结机制,忽视了调动与大学生个体有关的其他系统和资源来协力助推学生发展。社会工作的工作逻辑在于:通过对服务对象处境、问题和需求进行科学、客观、系统的评估,与服务对象一起寻找问题解决之道,帮助他们成功应对生活中出现的困境和挑战,并积极适应社会环境,即实现人与社会的良性互动。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学生工作之中,注重从学生及其周遭环境来看待学生所遇困境和需求,通过整合学生个人、学校、家庭、社区、社会等多元系统环境的互动,共同协助学生健康顺利成长与发展。
四是内容互构。在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小学时代就已开始,一直贯穿至大学和研究生阶段,甚至博士研究生都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课学习,内容包括小学时代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学时代的政治课、大学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生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等,内容主要集中于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政治立场进行形塑,体现出学习周期过长,学习内容重复,并且与实际生活脱节严重的倾向。针对这种情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突破现有的课程和教材,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教学内容体系和多元教学形式。相比而言,社会工作没有一成不变的服务内容,从微观层面讲,它借助个案、小组、社区工作为有需要的个体、团体和社区提供专业性服务;从中观和宏观层面讲,社会工作发挥着评估社区需求、整合社区资源、进行政策倡导等功能。社会工作在实践中坚持证据为本原则,通过科学、客观的评估方法,以学生需求为前提,借助生态系统理论、优势视角、增权理论、抗逆力理论等理论和方法体系,为大学生个体、群体,乃至学生社区提供内容多样、形式多元的专业服务,促进学生健康有序实现社会化目标。
五是机制互构。现行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由多个主体同时开展工作,包括“两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学校心理咨询老师等,其中,“两课”老师主要负责对国家有关“两课教育”内容的传授,贯彻中央“以教学为中心”的指导思想,牢牢把握教学质量这个生命线,重点加强课程建设,狠抓教学质量的提高;辅导员队伍作为学生思想的引导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他们负有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指导学生成长、协助学校管理等职责;心理咨询老师则主要针对遇到心理、生活、人际关系等困境的学生开展的问题解决式的咨询服务。可以看到,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者存在多元且分化的情形,虽然分工明确,但基本上没有形成有效协作的实践机制。社会工作注重对多元主体关系的整合,强调多主体之间的合作与良性互动。社会工作介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可以有效发挥其整合学校多元主体优势,调动多元主体积极互动与合作。